在报废车拆解过程中,废气回收和环保合规性涉及废气分类收集处理、废水处理、噪声控制、固体废物管理、场地建设与运行规范、污染物排放监测与记录等多个方面,具体如下:
废气分类收集与处理:
废油液挥发废气:在车间内采用集气罩收集,经二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,通过15米高排气筒排放。
切割工序废气:在拆解、切割工序设置集气罩,废气经布袋除尘装置处理后,通过15米高排气筒排放。
制冷剂回收废气:经冷媒回收机全密闭抽取,加强车间通风后无组织排放。
安全气囊爆破废气:加强车间通风后无组织排放。
废水处理:
生活污水:经化粪池预处理后纳入市政管网,排入污水处理厂。
地面清洗废水:经含油废水收集沟槽收集后,进入油水分离器,再通过一体化气浮机处理后排入污水处理厂。
初期雨水:经雨水沟收集至初期雨水池中,通过一体化气浮机处理后进入市政管网,排入污水处理厂。
噪声控制:
合理布置、选用低噪声设备。
厂房隔声、距离衰减。
加强维修养护。
固体废物管理:
一般工业固体废物:分类收集,存入一般固体废物暂存间,定期交由环卫部门清运或物资部门回收利用。
危险废物:包括废蓄电池、废尾气净化装置、废线路板、废油液等,分类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,定期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。
不可利用材料:主要为废棉、麻织物、废海绵等,分类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清运。
引爆后的安全气囊: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集中处理。
场地建设与运行规范:
选址与布局:新建企业应经过环评审批,选址合理,不得建在城市居民区、商业区及其他环境敏感区内。厂区应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,包括管理区、未拆解的报废机动车贮存区、拆解作业区、产品(半成品)贮存区、污染控制区等,各功能区应有明确的界线和明显的标识。
环保合规性要求:
遵守法律法规:拆解报废机动车,应当遵守环境保护法律、法规和强制性标准,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,不得造成环境污染。
资质认定:国家对回收拆解企业实行资质认定制度,未经资质认定,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从事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活动。
环保设施与技术:拆解场地需配备废气收集系统,防止挥发性有机物(VOCs)排放;拆解流程需实现“精细化”,避免粗暴操作导致有害物质泄漏。
危险废物管理:拆解产生的废液化气罐、废安全气囊、废蓄电池、含多氯联苯的废电容器、废尾气净化催化剂、废油液、废空调制冷剂等属于危险废物,应按照危险废物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和处置。